清代随身章值钱吗?

党德隆党德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清代随身章”看着不怎么样,但是“物以稀为贵”,这些随身章上的文字,有的很多都已经被腐蚀掉了,残损了的也不少,因为本来就少人留意,再加上有的随身章年代越久,文字也就流失的越多。这些章子上的文字都或多或少有被侵蚀的痕迹,有的甚至都已经完全不辨原始文字了。

在现存的玺印中,“实用印章”的数量远远超过“观赏印章”的数量。实用印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信物,它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间的广泛使用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它的收藏难度极大。其价值表现也是不同的,大有大藏之门,小有小藏之心,不可一概而论,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印章,亦有高低之分。

在众多的实用印章中,有官印、私印和复文具印章之称。古人用印,最初限于官职,私印兴起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朝为止,其间虽有兴衰,但为时不长;而复文具之印章则流行于明清两代,用途比较复杂。

官印,即官府印章,亦称“公印”、“官诰”。秦代开始设置专职印章官,统一刻制官印,禁止私刻。隋代统一后,仍以玉印为尊,一般官印都用黄熟檀木刻成,篆法谨严,刀法爽悦,尤具金石之气。唐代崇尚篆书,官印都用篆篆书写,文述较简,一般只写州、府两字。宋代官印,篆法粗拙,雕刻笨拙,色泽呆板。元代延续宋代篆刻,体俗力弱。

到了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书法篆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无数名重当世的篆刻家,作品风格多样,从工整华丽到简约粗放,使官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代私印盛行,于是有“天下印侯,居半吴(苏州)郑(郑霖)”之说。到了清代,官印已不能与明代相比了。

私印也叫“閒章”,文人的私印大多凝重随意,刀法隽朗,而且都有一定的文学含义,或描述自己的喜爱,或阐明自己的性格追求,或抒发胸中的意绪,等等。许多名人名印,都集中在这一时期,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典范。

历代官私印在表现形式上,除了鼻纽外,还有瓦纽、牙纽、鼻鼎纽和盖印等。瓦纽多见汉印,从文字结体上看,有四方折角纽和六面平角纽两种。牙纽只发现于汉代,因需人工雕琢,故器物非常少见。鼻鼎纽尤以汉代为多,形式多样,为前代所罕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