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虎子什么?

韶冰歆韶冰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小孩的怀抱虎子又叫“卧虎娃”是清代最常见的婴幼儿玩具。此虎子仿皮影戏中的老虎造型,用黄泥捏成,安上老虎头,胸前安两个老虎爪子,虎嘴里安一个可以活动的老鼠头。把老鼠头安到虎嘴里,老鼠就打不下来了,可以从虎嘴的两边小门往外拉老鼠头。

清朝末年,老百姓非常同情刘墉,因他被乾隆皇帝斥退,回到故里,家中清苦,无银出行,只好把最小的孩子告老还乡,于是,就用黄泥捏了一个虎头,安在车子前面,一边走,一边喊“卖到北京城矣!卖到北京城矣!”以出售虎子谋生。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有卖枕头的俗曲,里面有不少关于老虎情节:“有一个,一个小鬼偷柴烧火,正遇见二郎神打鱼,问鱼在哪里,答在河里。二郎神拿出弓来要射,小鬼一头扑到弓上,被射中变成硬弓,不能弯曲。有个小孩,骑在虎背上,拿着杆灯,虎不肯走,灯油泼在虎背上,虎发出一声吼叫,把小孩摔了下来,正碰上一位骑驴的老人,把小孩带回去了。这位骑驴的老人是谁呢?就是将来刘备的后人刘三元。”

在鲁迅先生的《高老夫子》一文中,高老夫子用萝卜刻成假耳朵,挂在耳朵上,假装聋子,不允准他的学生的请求,不让她登台演出。当她登台演出时,拿一个小巴掌打他的脸颊,他被打下台去,牙齿也打碎了两颗。学生就站在台下喊:“虎子”。高老夫子说:“什么?”学生忙接上去说:“捶你老的五马倒,虎子打两捶。”他打着她的后脑壳说:“你怎么这么不打紧!”(打紧,北京土话,要紧之意)小学生的朗读声和朗诵声,充满了整个学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