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一元袁大有几种板?
1912年民国建立,1914年铸造袁大头银元,国号民国,简称民国元年,那时称“袁大头”。
1915年袁世凯就以民国三年(1914)的版本,改印上“中华帝国”的版饰,以纪念袁氏登基。
其后,造币厂又根据袁世凯的喜好,铸有“袁大头”之胸像版银币。
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元”改成“币”,于是“袁大头”再次更名为“袁世凯像”。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收回国家银本币之发行权,同时禁止银本位币之流通。
于是在“袁大头”之上,再印法币值,称“袁头币”。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像,背面镌“壹圆”字样,因银元上镌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
当时共有四种面值,除壹圆外,另有半圆、壹角、贰角、五角。正式铸造发行的时间是1914年,止1951年,共铸造4个年头。
其中,1928年,国民党政府以“袁大头”上有袁世凯侧面像为理由,禁止其流通。
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发行法币,制止银本位,在“袁大头”上加铸法币价值,按1元法币折合100元“袁大头”银元计算,即每1元“袁大头”可兑换100元法币。
这时,“袁大头”虽然仍是银本位币,但法币值已划在上面,所以正式称为“袁头币”。
“袁大头”共有4种钱币,壹圆、半圆、壹角、贰角和五角。“袁大头”币面的汉语拼音字母“YUANTOU”是由袁世凯的亲笔签名演变而来的,其签名有三个“Y”,三个“U”,两个“T”,第一个“Y”和第二个“U”之间的“T”,正好代表袁世凯的姓名拼音字母。
“袁大头”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它完成了货币铸造工艺的一次革命:用机器刻制了钱币的背面图饰,我国钱币从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袁大头”银币背面嘉禾纹设计优美,寓意美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为下面的文章标题写一篇中等长度(400字左右)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