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药一两是多少克?
众所周知,一两是古代中国在各朝各代对重量的一种计量方式。且不同时期的换算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近代,对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医理论的人来说,对“一两”的重量有个准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采用斤两为主要重量单位,自商业复兴后,渐次替代了古重量单位。但历代重量单位仍通行并存。据考证,明代一两为37.3克,清代一两为37.5克。1933年国民政府统隶度量衡,1斤=16两,1两=37.5克。
近代由于西医、理化科技的发达,中医以“两”作为重量单位已经不适合。在医药贸易上,开始采用公制,1两等于0.5克。
1959年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拟定了“关于中药计量标准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临床中药临床应用,对有传统计量方法的中药制剂,暂可按旧习沿用,尚无成熟标准的,最好试用公制,逐渐过渡。”
1975年中医研究院实验中药研究所计量标准审查会议,对中药计量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为了计算上的统一和准确,应尽量采用公制。对有传统称量方法的中药,可沿用原制度,但对那些没有传统衡量方法,而市场上又无法检验的中药,均应按公制计算。
198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中国医药管理局)在颁布的《药品检验国家标准(中药)》中,规定了68种中药的抽样检验标准。其中的基数为1公斤,1两为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