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o版多么?

郦美婷郦美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14年,北洋政府为了整顿政费混乱的局面和消除制币厂之间的互相攀比,下令停铸旧币,同时铸造发行了“袁大头”(袁世凯像)银元。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因此“袁大头”的流通范围不是特别广,但却是近代中国流通领域中最宝贵的银币之一。这些“袁大头”共有四枚面额,即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其中以壹圆币值最大,也是最多见的一种。 按时间顺序,“袁大头”可以分为三批铸造发行的:第一批是1914年十二月由北洋政府财政部主持铸造发行的;第二批是1920年至1922年间由浙江、广东等省造币厂铸造的;第三批是16年蒋政权在南京建立的中央货币局所铸造的。

在以往的文章里,小编曾经介绍过,在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财政还是相当紧张的,为此在民国二十四年还曾经发行过法币(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废两改元,统一货币,法币由此而来。),但随着抗战的爆发,法币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一是大量纸币的发行导致通胀加剧;二是无法有效地向日军征税导致军费紧张;三是给伪满、汪伪政权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从抗战开始到抗战结束的十四年里,国民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而最后他们想到了曾经在民国十八年曾一度停止发行的银元—孙小头。

因为孙小头的币值是一元,正好可以代替法币作为主币来使用,而且因为长期没有发行,市场上又是极为少见的,所以绝对不会出现造假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国内环境使国民政府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于是他们在抗战胜利后立刻重铸了孙小头。虽然这种重铸的孙小头在数量上远远比不上最初铸造的,但它却给战乱中的国人带来了福音,既避免了通货膨胀,又维护了金融稳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