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胆瓶底下有款吗?

祁芳荣祁芳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底部的“款”字就有问题,不是文字,是印款。 民国时期瓷器底部落款的形式有很多,除了传统的印章款、刻字款以外,还有用铅笔或者炭笔写的署名款。但是一般来讲,只有官窑的瓷器底部会留款。民窑的瓷器底部一般是留戳记或打标记。 所谓印款就是用印玺盖出来的款式(当然也有不用印玺而用其它器皿代替的);这种形式的出现应该是继承了古代的款迹。

比如清代中晚期的瓷器底部经常能看到印款的痕迹 清道光 青花缠枝牡丹纹杯 清同治 斗彩蝴蝶戏花杯 所以看到类似下面这种底的杯子,应该不会错。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印款的形式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起来…… 因为这时民间的陶瓷业已经非常的发达,很多小的瓷厂层出不穷,这些瓷厂的工艺水平差异很大,而且缺乏规范,所以此时民窑的瓷器底部虽然也留有制作信息,但一般都是用笔画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和字体。

但也有个别像“袁绍蓝制”“张裕兴造”等用印款的形式落款的,毕竟这是继承了很多年的传统了。 至于你的图中的杯子,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应该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现代的高仿品,另一个则可能是民国时期的粗制滥造的瓷厂产品。理由如下:

1,从造型上看,这种器形是典型的茶器造型,而且口径细长,壁厚适中,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泡茶时茶叶的舒展以及茶汁的释放。但是在民国时期,这样精致的器形大多是官窑或者民窑中工艺水平较高一些的瓷厂生产的。

2,从纹饰上来看,青花的发色在民国的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出现了许多的发蓝现象,这是由于氧化钴的含量低或者烧结温度不够导致的。青花的图案线条比较松散,整体看起来比较毛糙。 3,从底部来看,虽然有“张德和制”的印款,但是这个款识并不是十分清晰,且字体不规范,而且“制”字少了下面的“皿”字旁。而且从你附上的照片来看,这个底部的颜色较为浅淡,不是施釉的颜色,而是刮削留下的胎体本色,而且在靠近杯口的底部有轻微的缩釉现象,这些都是民国时期民窑产品的特征。 综上,该杯有可能是高仿品,或者说当代的新瓷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