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制瓷胡和记是名家吗?
“民窑里,以“官窑”之名行仿制官窑瓷器之实,可以说是南明窑口的典型;而“民窑里,以“仿前朝”或“复古”为名行创新之事,则是清乾隆以后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陶瓷》(张廷德) 这段文字里面提到了两个概念,“名窑”与“名磁”,前者指代的是有固定的烧造地点,有固定的生产线,可以完成大批量生产,满足大众需求的窑口,也就是“官窑”或者“官督商办”的窑口,后者则是指那些虽有固定的作坊,但是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满足少数精英阶层的定制需求的窑口,比如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就有大量的“斋号”,比如玉堂、惠景、集翠等,这些“斋号”虽然也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但是更倾向于追求工艺的美感和个性化,所以这类产品往往也比较精致美观,但产量一般都较小。
我们再来看题主的这个盘子: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盘子的做工是比较精致的,没有丝毫的毛糙之处,造型也比较规整,但花纹却是仿古的,既然说了是仿古,那就说明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式,那么这样的产品一般也就不会是量产的“官窑”产品了,所以可以判断该盘子属于“民窑”(严格来说,南方的那些御窑也属于民窑,这里只是相对而言)。
再一个依据就是看底盘的花纹,一般来说,民窑的产品由于并不追求统一性,所以每个产品的制作都是各有差异的,在花纹上的表现就是如此,虽然这个盘子我们只能看到圈足的部位,但这已经足以判断这是非官窑的产品了——因为官窑的产品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器皿,其底部肯定是打磨光滑的。 最后来看颜色,一般民窑的产品为了追求卖相都会添加一定的氧化钴,使其呈蓝色,但是这里的色彩有点过于艳丽并且不自然,明显是可以看到的上色痕迹,这也是区别于官窑产品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