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民国七年袁大头?
1915年,为了统一币制,北洋政府将此前铸造的银元废除,开始仿照英国,发行“袁头”银圆(也就是题主说的“袁大头”)。“袁大头”上铸有袁世凯左侧五寸侧面像、背面两条嘉禾图案以及“中华民国三年造”字样。 “袁大头”当时共发行了四种面值的银元:壹圆、中圆(伍角)、贰角、拾分。其中,壹圆比较常见;中圆和贰角在市面上并不多见,现在已很难找到;拾分则更为罕见,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流通或者保存完好的实物,仅见几枚流传下来的样币。 由于“袁大头”的币值小,使用方便,渐渐成为了民众日常使用的货币。而且它采用先进设备制作而成,质地优良,成色极佳,不易损坏,流传至今依然光彩夺目。“袁大头”被称为“中国现代钱币中的‘四大天王’之一”。
至于你说的“民国七年袁大头”,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伪币,即假造的钱币。这种伪币一般没有实际价值,多是骗取钱财。另一种是民国七年发行的真币,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存世量稀少,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是不论如何,“民七”的“袁大头”肯定不是民国元年(1912)或民国二年(1913)铸造的。 另外多说一句,“袁大头”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由意大利籍设计师吕佐设计而成,正面为袁世凯的头像,背面的花纹则是由张叔平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