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跟民国仿的铜香炉区别?

漆舒优漆舒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仿跟民国仿,首先从年代上就区分了。 “清仿”是指清朝中晚期或晚清时期仿制的宋代官窑瓷器。 那时为了迎合皇室与达官贵族的口味,许多无良商人对宋瓷进行模仿制作。由于技术上的差距,这些清仿的“宋瓷”大多胎质粗松、釉面发灰、开片粗糙、纹饰生硬。

但也有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因为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也会做仿制宋瓷。比如乾隆皇帝就很喜欢这种仿古风格,曾命人烧制过大量的仿古铜器、陶瓷器。 如果一件瓷器上同时有“年款”和“堂款”,则一般先确定其时代。具体是清代某个时期,还是需要结合工艺、釉色等特征进一步分析。 比如这一件清中晚期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碗。虽然器形、纹饰都是典型明代风格,但是青花的呈色较暗,为烟灰蓝,符合清中期“苏麻离青”的发色特点;底部“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刻款,作为断代依据。

再如这件清末民初的粉彩桃石纹瓶。外部施白釉,内部满釉,口沿处一圈白色珐琅彩,颈部和足部都加彩条装饰;腹部主题图案采用粉彩色绘工艺,表现手法细致,色彩淡雅柔和,是典型的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风格。 “民仿”是指民国时期的赝品。 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非常落后,人们生活贫苦,因此这个时期的仿古活动主要是个人或小团体自行组织进行的。没有政府支持,也没有专业团队。所以这类仿品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很拙劣。

比如这一件“粉彩人物故事图瓶”。从造型到工艺都是非常不错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局部画工不够精细,表情显得比较呆板。另外,人物的服饰带有一定的误导性,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雍正年间的产品。其实这是民国时期的珍品。 再比如这一件“窑变釉瓶”。这件器物在民国时期几乎达到烂大街的程度。因为制作简单,烧成率高,所以在当时是一件相当平民化的工艺品。现在去一些博物馆或者文物商店,有时候也会看到类似的作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