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字画有价值吗?

羊芳崇羊芳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直都想就“字画”这个东西写点东西,毕竟这是一个传统艺术品领域里面值得深挖的话题。 现在网络上关于“字画”的文章很少,而且大多都是简单介绍中国书画的历史、流派或是简单地罗列鉴别真假的方法等。内容比较单薄,并不能令读者得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所以,我打算就这个主题撰写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首先来明确一个概念——【字画】到底是什么? 字,可解读为书法;画,则是绘画。合称【字画】或简称【画】。我们通常所说的【字画】指的应该就是【书画】。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画】是动宾结构的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因此不能把【画】理解为静态的“绘画作品”。否则话,那和“字”一样了呀…… 所以,【字】指的是书法创作完成的书法作品(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画】则指的是作画完成后,悬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对【字】都比较好理解。但【画】就不见得人人能说明白了。所以先给大家看几张图,弄明白什么是【画】——

上面这些都是画。但是,它们又各有不同。 比如: 第三张图,是王翚创作的《康熙南巡图》卷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整幅画作长2041.3厘米,高375.9厘米,气势磅礴。如果将其挂于墙上,无疑是巨作。 但是,如果把它裁切下来,就只能是第四张那样的小尺寸了。那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幅画了。

类似这样的,将一幅巨大的作品裁剪成若干小片,每片再微缩成册,就是古代常见的【缂丝唐绘】【宋绣唐画】之类的。 上面的这些图,都是将整幅的画作截取一部分后放大得到的。其实【画】还可以更狭义地定义为:将一幅画卷起来,然后立起来观看的一类作品的统称。即可以理解为,画在一个平面内被竖直放置后的作品。

当然,这种狭义的“画”,不能涵盖所有的平面艺术作品。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罢了。 以上,对【画】的解释仅供参考。

其次来说说字画的价值。 一个字一个词的价值很难判断,因此这里以字为单位,谈谈字画的总体价值。 在所有字画中,有纯文学作品与实用作品之分。前者是指诗文词曲等,后者指书信、题跋等。一般说来,前者的艺术价值高于后者。 如果要把所有的字图画出来,那工作量简直是天文数字。因此只能挑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这里分别选唐代张旭的古诗四篇、宋代苏轼的行书三首以及清代林则徐的草书五言诗作为代表。因为这三组作品分别是古体诗、近体和行草,且均为名人佳作,又有数量多少之别,因此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张旭,唐朝著名书法家,以草书知名。杜甫曾赞他道:“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其代表作《古诗四帖》,是将唐诗用草书方式集成的一幅作品。这四首古诗分别为:《山中问答》《答友人见赠山居】《题李尊师山居】《寻隐者不遇》。全篇气势连绵不断而又疏密有致,令人赞叹不止。

张旭的《古诗四帖》是现存唐代草书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堪称唐人草书之集大成者。此帖既代表了唐代草书的最高水平,又是书家独出心裁的创作典范。所以,即使到了现在,也是值得深深借鉴的。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擅行书,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其行书作品主要有《上清词》《赤壁赋》《海棠诗》《归去来兮辞》等。

米芾对其行书评语极高:“自苏子瞻以来,古人未有此书也。” 林则徐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笔墨珍品。其中又以行草作品的水平最高,如这篇《五言诗》: “海晏河清天下泰,朝乾夕惕世治平。云程发轫培兰芷,栉风沐雨自奋飞。”

该作品气魄宏大,笔力劲健,风格潇洒自然。充分展示了林则徐作为晚清重臣的翰墨风采。 以上,只是选择了三个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品来展示字画的境界。事实上,真正的字画画起来真是千百种姿态。因为任何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只要形式被认可,内容和作者名气也就不再重要。 总之,字画上所表达的意境,只有欣赏的人去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之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