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有高内在价值吗?
我们要区分纸币和货币的概念 《辞海》对“货币”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以货币计量的财物。” 《金融学》一书中将“货币”定义为:“一切商品的最终需求都可以用货币来计量。”而“纸币”则被定义为:“由国家发行的不兑现的信用凭证。” 所以从定义上看,纸币和货币是不同的。纸币只是货币的一种表现形式(或称“介质”)——它必须具有价值的属性,但不一定具备货币的所有职能。
其次,我们要了解货币的本质 凯恩斯提出了货币的“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存储手段”三大职能。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交易媒介”职能,因为其他两种职能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没有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就没有其他两种意义上的币了。所以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 一个物品是否应该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最根本的是取决于这个物品是否是交换的媒介。比如黄金,虽然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也可以用来装饰品,但是最主要的用处却是作为货币的储藏功能存在的。也就是人们把黄金当成货币存储财富的功能。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重金属。
我们来看纸币的价值 从定义可以看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而且是不兑付的。也就是说你手里这张纸面值100元的钞票,国家不会专门给你发100元现金过来,而是由央行直接把100元支票或者汇款直接汇入你的账户。所以你手里的纸币和国家账本上的资金总额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但国家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发行这些票面数额很大的纸币,它必定是以某种资产作为担保的。如果国家以人民作为担保,那么人民必然会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让每一张纸币的实际价值等于它票面数额,否则政府就无力偿还那些超过票面数额的债务。显然这样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纸币必然要有高于票面数额的真实价值作为基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纸币确实是有很高的内在价值的。但这是基于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国家信用丧失,纸币就会贬值甚至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