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椅有没有收藏价值?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皇宫椅,90%以上都是假的。 首先从型制上看,就与清朝的规矩坐卧具有明显区别;其次从用料和制作上看,与宫廷家具也相去甚远。 所谓的皇宫椅,实际上就是雍正皇帝在位时,由内务府钦赐给几位大臣的“扶手椅子”。
当时,这种椅子形制独特,样式新颖,因此被称为“洋杌”。因为“凳”“墩”谐音,且多为木制品,因此后来文人墨客常把它写作“竹杌凳”“竹木凳”等。 至于用料,据现存档案记载,这些椅子并非如某些文章所说用象牙、紫檀或者楠木制作的,而是用软木(即西南方的香樟)制作框架,外髹清漆,以金线錾花,颇为华丽精致。 关于这种椅子的形制,目前流传下来的画像或图册中均有反映。例如在乾隆时期的《宫中进献西洋沙发图》中,就有太监手举“洋沙发”请安的画面,此图中的沙发,与现在的所谓皇宫椅几乎一模一样。而在清末的《清稗类钞》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扶手椅,二尺二寸高,有扶手背,无靠背板者谓之‘罗汉榻’……清初,自宫廷以外,凡士大夫之家,均少具此椅,盖极珍贵者也。” 由此可知,这样的椅子之所以被归入“皇宫椅”一类,主要是因为其最初只在皇家内部使用。而且,从现存的一些文物资料来看,这类椅子虽然形制上已较为接近现代,但制作工艺却相当落后,存在不少瑕疵。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工艺粗糙、用料普通、形制不古的椅子,却在清代之后,一直备受推崇,成为众多收藏者的必选之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几个字——“宫”、“宫”、“宫”! 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居文化而言,能够与“宫”字扯上点关系的,往往都能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