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纸币没价值?
因为纸币只是价值的载体,它本身不是价值。
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B国的货币发行量比A国多很多,但B国人干活的效率是A国人的两倍(假设其他条件都一样),那最后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很明显,A国人的劳动收入会减少,为了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他们就必须减少对B国商品的购买,同时增加对A国商品的购买,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A国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上升,而B国商品供应增加,价格下降;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进行,最后会形成一个均衡点,在这个点上,A国货币的发行量等于B国货币的发行量。在这之前,由于B国货币发行量大于A国,所以A国通货膨胀,人民生活痛苦;在这之后,终于“平衡”了,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显然是一个悖论,但事实就是这样!
什么是货币?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交易媒介。换句话说,只要我有足够的钱,我就能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其实就代表了一堆等价的服务或物质,它本身并不是这些服务等价物的载体。例如一个苹果加上一个橙子等于一个香蕉加一个橘子,这就是一种等价关系,这种等价关系可以用无数种东西来表示,比如15颗杏仁加2个鸡蛋等于18颗花生加3根火腿肠等等,最终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等于4个香蕉加6个橘子。钱其实就是这种等价关系的符号化,而这种等价关系可以是任何东西——无论是实物、服务还是精神财富。只要这个等价关系保持不变,无论用什么作为交易媒介,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