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宝价值多小?
雍正通宝,清代硬币。铸于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至十年(1732年)。钱面文字“雍正通宝”四个字,字体书写规整。钱背满文右念宝泉局造,左为满文纪数。 我国古代钱币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贝币—刀币—布币—圜钱—方孔钱—铜元—硬币等八个阶段。而清末光绪年间,开始发行机制银元及铜元,并逐步取代制币厂的铸币权利,此时进入现代纸币时代。但在此之前还有一段时间,清政府试图恢复铸币的权利以维持财政上的需要,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现代货币的过渡期。
雍正在位期间,曾先后两次南巡,多次下江南察访,认为前朝钱法败坏的原因是民间私钱盛行所致。因此他下令收缴天下私铸的钱币,对私自熔化使铜钱贬值者,一律处死。为此他还特意编撰了一本《钱律》。可惜这种高压政策并没能真正遏制住铜钱贬值的现象出现,各地私铸钱币之风依然盛行。于是雍正帝又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允许民臣上书提名,推举一位人品端正信誉可靠的人负责主持新钱铸造事宜,此人须具有官职和资财,以确保铸造质量。 通过层层推荐,终于有一位姓陈的名震京城的江西富商被选中。他是雍正皇帝母亲的随侍太监曹家的主人,同时还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这两人都是著名的理财高手。据说雍正帝特别相信这位姓陈的商人,经常与他商议财政收支情况。而这位名震京师的商业巨子最终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精心铸造了“雍正通宝”这种新型钱币。
据传在正式铸造“雍正通宝”之前,朝廷先让这位姓陈的商人试用铸造,并将试铸的样钱进献给皇上。可能因为其造型、质地、做工等方面都比较完美的缘故,得到雍正帝的首肯后就在全国推广流通开来。由于这些雍正通宝的样式是由这位姓陈的商人首先设计开发的,所以后世古钱界的人称它们为“折十铁母”或“折十大字钱”。 目前,“雍正通宝”的收藏和投资价格一路上涨!其中全品相的“雍正通宝”市场价格一般维持在500元左右;而稍微有点瑕疵的“雍正通宝”,市场价格仅在100~200元之间;如果品相差或者流通磨损严重的,市场价格通常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