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瓦当有价值吗?
汉代的瓦当,有文字、图案和几何纹几种,以文字和图案为主。文字瓦当又分铭文瓦当与刻字瓦当两种;图案瓦当中又分为几何图案瓦当和文字图案瓦当。 瓦当当面饰有文字或图案,既美观,又有实用功能——遮蔽风雨,防潮保温,防止建筑物内部木材被腐蚀。同时也有表示身份的功能,比如说皇帝用的瓦当,往往就刻有“帝”或者“天子”的字眼;而大臣用的瓦当当面就刻着其官职或者名号。通过瓦当当面的文字、图案,可以判断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建造者身份。
在古书资料中,常见对瓦当的介绍多用“纹”字。《尔雅·释器》云:“瓦当,圜墙为之。上有阑,或圆花列布上。谓之墁地。”“墁”指涂刷。“瓦当”即是涂在屋顶上的圆形瓦片。这种瓦片除了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装饰性构件。所以,我们在今天的古建筑上看到的“瓦当”两个字应当属于俗字(即供民间使用的简化字)。由于古代砖瓦用量大大超过了金铜等材料,所以瓦当上常用的文字及图案也就大量出现在了民间的生活用品之上,如印泥盒、砚滴、笔筒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