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画册收藏价值吗?

萧正平萧正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成长都是与时代相关的,因此他们的艺术也或多或少带有这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齐白石早期的花鸟画,是向他同乡、国学大师辜鸿鸣学习写的字那样,追求粗犷拙朴;中期的花鸟草虫,是向清代恽寿平及当代张大千学习的写意画法并融入自己作为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晚年的花鸟画则更多地受徐渭、陈淳等明、清文人画的影响,笔致疏淡空灵,设色淡雅清新。 又如黄胄最初受业于北平艺专,其画风自然带有北派书画的严谨法度。40年代至新疆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和当地民风的影响,他的作品逐渐由严谨转向潇洒,由写实转向写意,出现了“黄胄风格”。

再如傅抱石,他在1953年以前的作品是遵循传统技法创作的,而到了1953年他创立“抱石皴”后,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创作了大量传世精品。 但倘若我们仅仅抓住艺术家们“成名作”“代表作”这些标签去判断他们作品的价值,那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为每位艺术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其实都在不断尝试新的技法,探索新的路数。有像傅抱石这样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也有像齐白石这样由民间文化介入的,还有像黄胄这样兼具南北两地风格特色的……正是由于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才成就了今天中国绘画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一个艺术家的价值,应该更多关注他的整体创作,而非那些所谓的“名作”“代表作”。

当然,对某个时期或某件作品,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理解其创作的意义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这些研究自然少不了要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状况以及作者的师承渊源等问题,但最后还是要回归艺术本身,因为艺术的价值评判最终还得回到艺术本身。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有的精致细腻,有的粗犷狂放时,不必惊异,更不必用狭隘的文化立场去简单地评断是非高下。

毕竟,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复杂,就像他们的创作本身一样,没有统一解开的密码,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着对他们的作品理解和欣赏的智慧与耐心,我和大家一样,会非常开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