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虽然不太懂,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任何事物有没有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社会需要、个人需求和满足这两者之间代价的大小。
一、从社会需要来讲,联语是否具有收藏的价值。 从历史来看,联语作为一种载体,确实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比如春联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节气的重视),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如庙楹上的联语常常起到宣传教化百姓的作用),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诸如牌坊上的颂词往往显示着该家族显赫的地位与荣誉)。在历史上,联语的确受到社会的推崇。
但是,时至今天,联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了。因为它传递的信息量有限并且相当大部分已经被电子化方式取代;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现在的信息传播得都非常快而且非常广。于是,联语所承担的文化功能部分地或者全部地被电子媒介替代了。
二、从个人需求来讲,联语是否有价值,值多少钱。 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值得收集,二是如果收集的话应该收集什么样的联语。 我不赞成为了收集而收集的做法,因为这往往会变成一种畸形的嗜好。我比较赞同徐无闻先生的一个观点,他说:“购集碑帖应出于爱好,不可求全,更不宜贪多嚼不烂。”(《怎样选购碑帖》)
如果出于爱好,那么只要这个收藏符合你的兴趣和品味,就值得做下去。至于收集中间付出的金钱和精力是不是大于从其中获得的乐趣以及这些乐多于苦带来的整体感觉,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可以根据你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加以权衡。 如果是买来的快乐多一点呢?还是找来的痛苦多一些呢?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很难有一把尺子来丈量。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问你的心,问问你是否心甘情愿为它们付出时间和金钱。
三、需要考虑的是收集所付出的代价。 这里所说的代价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 如果为了收集中间的消耗远远大于从中获得的乐趣,那就说明你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我觉得在这中间可以采取一个策略,那就是先易后难,先把门槛较低的收集起来,等到有了一定的积累然后再向难度较大的目标努力。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困难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