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四套人民币有大有小?
楼主指的是1角、2角、5角纸币和1元、2元、5元、10元纸币吧。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的票幅设计问题。 从第一套人民币开始,我国的人民币都是固定规格的,也就是每一张纸币的长度和宽度都是固定的。这种票幅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手工点钞方式而采取的。因为手工点钞时,如果钞票太长或者太宽都会给点钞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主要是换指次数会增多)。所以,为了便于识别和清点,人民币必须是大小的。 直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前,我国一直沿用着这样的设计。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人工点钞已经越来越少,大部分银行都采用机器点钞的方式,而机器对纸张大小并没有要求。在设计上采用了大面值纸币,如1967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就有过2元的票面(1953年版2元人民币券)。到了第三套人民币中,10元券和50元券的大面值的纸币也采用了这种大尺寸的纸币。到了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00元券和50元券才继承了这种大尺寸的特征。
同时,大尺寸的纸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防伪方面更容易。因为在纸币的印刷过程中,纸面上的油墨是很少的,特别是对于4位数以下的小面额纸币,其表面涂布的金属涂料更薄,很容易留下印迹;而大尺寸的纸币,由于票面面积较大,涂层厚,防伪留印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大尺寸的纸币在假币制造上的难度也会更大一些——现在的印刷技术下,要仿制出大面值的纸币是很困难的。从防伪角度来讲,大面额纸币要好小面额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