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有两元的吗?
1948年12月,新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该套币共有100种面额、622个版别,包括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7种;辅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等7种。其中,2元券和50元券各有一大一小两种版本。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货币的发行量也不断增长。到了1953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兑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比较大,而第二套人民币中只有53年版10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因此第一套人民币又俗称“大团结”或“大白边”。
由于历史原因,第一套人民币在制作工艺上较为落后,使用材料较为粗糙。例如,在印刷过程中采用的是凹版印刷,即先在铜板上雕刻出图形,再印刷出来,这样使得图案有很强的立体感,但印出来的钞纸凹凸不平且较厚。另外,当时没有充足的造纸技术,所以第一套人民币的纸质比较差,用指甲可以轻松刻划上去,用手搓捻会起毛。
为了防伪,有些面额较大的钞票还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卷钞”的字样。由于当时的印制工艺所限,一些面额较小的纸币中还会夹带有“纸币发行券”的字票(类似现在的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