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书法家学张芝?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圣王羲之在晋代的时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写得行草最好,而张芝的草书是魏晋草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所以王羲之一定的受到了张芝的影响“羲之少尝临池学书,臂力过人,世重其能,异日得纸数幅,笔管二枚,以为珍玩。” 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继承家学,亦善草书,他与父亲一样,都是唐代书家所推崇的“二王”。张芝的草书与汉代草书相比,改变了草书的章法和笔法,打破了草隶书界线,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张芝的这种风格形成了“二王”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唐宋名家写的正楷,其中都有“二王”行草的韵味在里面。 另外一位我想到的书法家是孙过庭。孙过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张芝的赞叹,他的《书谱》云:“观夫张芝草书,暮年惟妙。”“然每作一字,殊须矜重,所谓‘一时俊绝’、‘法帖精妙’,殆如此也。”可见孙过庭也是直接受过张芝影响的书法家。 到了唐朝,唐朝以书家辈出著称于世,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都是楷书大家,他们写的楷书流传千载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遗产。我们现在的字体都是以唐楷为标准的,其实他们的行书也不是没有受到张芝的影响。
晚唐时,徐铉奉诏校书,他对唐人写的小字草书很有研究,说李斯、王羲之用笔“皆纤弱”,张旭、怀素用墨太浓而且“左缩右突”,只有崔瑗、杜度写的草书兼有张芝的风骨。(徐铉《论书》)崔瑗是汉桓帝时的书法家,他的书写经汉魏六朝到唐一直是有传承的。杜甫诗云:“崔瑗书虽妙,曹霸丹青雄。”说的便是这位东汉书法家。
隋炀帝时有一个叫智永的僧人,智永擅长各种书体,特别是王羲之的行书,他把王氏行书传于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据说他是吴兴人(今浙江湖州人),居钱塘(杭州),在贞观年间以书著姓。他的《真书千字文》风行天下,全国书家都学他的字。宋朱熹题跋云:“《千字文》字体遒劲,直趁隋唐间风韵……自是结体之妙,无一坏损;且笔画精致,无一笔马虎。”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 另外还有一位宋代书法家米芾,他说自己写字学张芝、王羲之,开始写得很好,后来渐渐差起来。其实他的楷书也是从张芝那里得来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