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书法家有谁?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卒于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张旭的书法造诣深奥,以草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兰亭序》等。 张旭年轻时学书,得古代笔法。他生性放诞,不拘小节,嗜酒如命,为人豪放不羁,所以有时连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据说有一次他在喝酒时,见酒家新添了五具酒瓮,便高兴地作诗一首:“朝散茶翁去,黄昏道士归;琴声何窈窕,杯色复依依。”作完诗之后,他随即提笔在墙上写下了这首诗。因为是在墙上看不清,他便再另换一处书写,足足写了三幅作品。由此可见其狂放的性格和书风。 除了狂草之外,他的隶书《郎官石柱记》也是传世之作。明代文征明说:“此卷字法绝妙,为魏晋以来无名氏书第四。”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生于永嘉元年(340年),卒于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405年)。王献之出身名门,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从小勤奋好学,在书法上深得父亲真传。王献之的书法造诣精深,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而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于世,被誉为“小圣”。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代表作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
由于王献之父王羲之一直在书坛占据着领袖的地位,所以王献之出道后也很受欢迎,名声很大。尤其是他那潇洒自如的行书和草书,更是受到世人追捧。南梁武帝曾说:“魏文帝所谓‘世有王右军,独称第一’者也。” 另外,王献之的个性也十分张扬。一次他和兄长王玄之一道参加皇室的宴会,酒后兴奋之下,兄弟二人索性在席间挥毫写字,以助酒兴。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生于开元七年(719年),卒于大历四年(779年)。王维早年信佛,精通诗画,擅长音乐舞蹈,与孟浩然等人齐名。他是盛唐诗坛上的重要人物,王维的诗风格清丽飘逸,多描写自然景物,人称“王右丞”。他写的许多诗句流传至今,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书法艺术同样精彩。他的行书清新俊逸,自成一家。《书谱》评价他说:“婉然俯仰有致,俊朗飘逸,独到之极。”《宣和画谱·书论》则称其“书得右军之肉,备尽先王之妙。”可见他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