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书法家吗?
是的,他的书法气魄雄健,与他的诗词风格有相通之处;但也正是这种风格,在元明两代并不吃香,所以流传的墨迹并不多,作品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日本。 《宋史·卷四十四·志第一百二十七》记载了这样一件轶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逼京师,帝出亡。文武臣僚随驾者,惟王夫人一轿,文天祥坐此轿,从者仅十数人。” 当时元军已经攻破了南宋的很多防线,首都临安也危在旦夕,宋恭帝带着一批文臣武将逃出城外,准备前往福建继续抗元。由于行色匆匆,很多大臣没有带行李,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后,就命令蒙古骑兵给这些官员送马,让他们能顺利逃跑。但是,文天祥拒绝了:“我乃南朝宰相,岂可得南朝宰相礼!”最后,他还是跟着南宋朝廷一道撤到了福州。
这年四月,元世祖再次命人给文天祥送来衣服、书籍以及纸笔等,并任命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希望他能够出山协助管理事务。但文天祥却在此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表示了自己誓与宋朝共存亡的决心。为了表示这个决心,他还亲自到海边捕捉鱼鳖以充饥,打算以饥渴病死来坚持自己的立场。
不过,文天祥并没有坚持多久。1276年底,张弘范率领军队进攻泉州,文天祥及部下万弩齐发,终于被张弘范擒获。张弘范劝文天祥投降,却被他严词拒绝。于是,张弘范便将文天祥押解至北京,让他穿着孝衣,自己去见忽必烈。
文天祥见到忽必烈后,首先称赞他的文武才略,而后又说道:“天祥受国厚恩,力不能报,今持身全节以归君父,正为子孙万世立忠孝之基。”话已至此,忽必烈也知道再劝说也没有用处,只好任命文天祥为翰林学士承旨,并且派人到福建为他招抚家属。
虽然文天祥一直忠于宋朝,但是他的思想还是继承了孔孟传统,认为宋朝自徽宗之后就已经是“末世”“衰世”,所以即使有能力匡扶,也不足以让国家复兴。他对于宋朝的忠心,其实更多表现为一种气节——以死明志,坚守自己的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