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海办班了吗?
海哥没办过培训班,但是他弟子李放、张鹏之在清华和北大都上过书法课程,都是海哥亲自授课的。 我有幸两次现场聆听过海哥的讲课(2015年、2017年)。第一次是参加一个书协组织的活动,在北京大学听他讲“书法创作的审美”;第二次是今年五月在北京清华听取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与体会”。 两堂课,风格各异。
2015年在北大讲的“书法创作的审美”,当时由北大博导、北京大学书法协会主席孙伯翔先生主持。课堂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大教室,听讲的有北大的师生、外校慕名而来的同学以及我这样不是学书法的听众不少,大概三十几人。
开始时间有些晚,九点四十了,大家还在路上。不过,一点都没影响听课的热情。 海哥一出现,先由孙老师给大家介绍,然后海哥用普通话给大家上课,中间还插入了几个小故事,把一些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让大家对“书法创作审美的元素”“怎样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美”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17年在清华讲“书法创作实践与体会”时,听众只有30人左右,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听说还有来自国外的学生。 这一次,海哥是用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讲课的。内容主要是谈自己书写《庄子》、《楚辞》的感受,如何从传统经典入手进行书法创作及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等。还拿出自己书写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耐心细致地解说自己创作时的所思所想。 两堂课,给我的感觉是:
一是海哥是一个敬业的书法家,认真的教育家。虽然身份很多,但似乎最爱的还是书法,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教人书法。为了传授书法,不论人数多少,条件好坏,他都认真准备,全力付出。
二是海哥学识渊博,思维活跃。他的语言虽不华丽,但却很到位,往往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课堂上,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能信手拈来,对哲学、美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独到的见解。让人听得进去,记得住,有收获。
三是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无论课堂还是课间,从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模样,而是和大家聊得来,谈笑风生,就像一位长者或者朋友,毫无架子可言。
四是坚持传统,与时俱进。他一直强调学好书法要坚持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但他同时又认为,当代书法家应该具备现代意识,要有创新精神,不能作古代的奴隶。所以,他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又鼓励创新,希望书法家们能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