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有哪些书法家?
南唐,指中主李昪(898——937)至后主李煜(937-975)统治的江南地区封建政权。建都金陵(今南京),疆土包括现在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和江西东北部。李昪原为吴王王彦章的部将,王彦章被后梁灭亡后,他投奔吴越王钱镠。公元902年被封为润州团练使,镇守镇江。906年,钱镠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不久,又赐姓李,改名为昪。公元918年称帝,国号“大齐”。
南唐书法在五代十国中最为精彩,其影响直至宋朝。这除了与南唐皇室的喜爱有很大关系外,还因为南唐拥有三位书法大家——李昪、徐铉和李景行。特别是李昪,他的书艺在当时有口皆碑,就连宋太祖赵匡胤也对其赞赏有加。徐铉、李景行父子也是北宋初期著名的书法家。 李昪好书画,善八分(汉隶)书,尤工飞白书。据《宣和书谱》载,宋徽宗所蓄古帖中就有李昪写的《千字文》,题识有“李昪书”。宋高宗赵构《翰墨志》云:“南唐李氏多能书画……如李昪千字文、中兴颂,徐铉书黄庭经,李从德杂书断句,李处俊书春秋传,李景行书洛神赋,孙逖书诗品,韩熙载书茶经,何溥书春秋公羊传,陈志谦书孝经,周昭礼书书谱,郭忠孝书晋祠铭,冯延巳书小园香径诗,张煦书花心动诗,史浩书洛阳春诗,胡世安书前赤壁赋。”可见李昪的书迹流传甚多。
徐铉(916~991),祖籍东海(今江苏东海县)人,后迁歙州歙县(今属安徽)。淳化进士第一,官至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真宗时,因与权臣王钦若不和,出知江陵府。后复入朝,历官至左散骑常侍。其书初师王献之,后取法钟繇、王羲之。擅长章草,笔力劲健。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李景行(生卒不详),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长子。善于楷书、行书,与父兄同以书法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