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印章因该刻什么?

寇元顺寇元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可以具体分为两类来说明,一类是花鸟,山水,人物等“写意”类题材的;另一类是“工笔”类的。 首先来讲“写意”类的,这一类相对自由,在构图上也可以不拘泥于章法,可以在作品中点缀自己的印泥。但是这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求真”,所谓的不求真不是说线条不用求线条生动,墨法不用求浓淡相宜,结构不用求均衡稳定,而是说这幅作品的“形”是可以稍作变化的,比如一只鸟的造型可以是一下,也可以是一下,一棵松树的形态可以是一棵,也可以是两棵,甚至一幅作品中可以多用几种姿态来表示同一物,因为本身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作为读者,观众愿意接受这种变化,认为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写意”之处,其实这正是印章最适宜盖处的特点——变形可大可小,因为毕竟我们看一幅画时是有一定距离的,而印章靠近我们的眼睛,如果过于认真计较细微处的形似反而会失去自然之趣。所以如果刻得得当,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观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和谐。 那么怎样的印章才算是刻得好呢,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先来谈谈内容,一幅好的作品总是和一定的主题相关的,因而主题的体现就需要一定的内容,比如一首诗,一段词,一个章节等等,当然对于写意一类的作品而言,内容不一定非要如此规整,但总要有一定量级的,如果一片空白处,你盖上一方巨型的印章,那无疑是突兀的,而如果盖上几方小印章,又似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大小并不是指尺寸,而是指字数),所以内容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和作品相得益彰的内容才是好内容。

再来谈谈形式,前面说到,由于欣赏者距离作品的距离较远,因而细节上的失误往往可以被忽略掉,但这并不意味着细节就可以不在乎了,如何把握细节中的细节,就是印章的形式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当然是文字的内容,一定要写得端正,清晰,如果字不太好的话,可以用工具修饰一下,尽量做到美观,其次就是排版的问题,一字一格或是多字一格都不是很好,因为一旦布局太僵化,就失去了印章灵活的优势,如果画面比较疏朗,可以在中间适当空出两格,若比较紧凑,则可以随字形变化而稍微错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