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货币是什么?

司徒若兮司徒若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清末的银元、铜元开始,到民国时期的纸币和银元铜元,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硬币和银行券,中国的货币发行主体经历了 从“中央政府”到“国民政府”再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变迁。 所以题主所说的旧中国货币大体上就是民国以前的货币了。 清王朝的货币体系相当复杂,有以银本位为基础建立的银圆式样,也有以金本位为基础建立的制钱式样;不仅各省有自己的发行权,各局也可以自己发行钞票(比如大名鼎鼎的广东“广益堂”);甚至外国也参与了中国货币系统的建立,英帝曾提供贷款给清廷建立上海机器铸造局的,而上海机器铸造局发行的钞票也是外国人承认的。

不过总体来说这些复杂的货币系统还是处于中央政府的监管之下,尽管各省、各局都有自己的钞票,但毕竟数量不多影响不大。 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民国政权,原先的中央集权制变成了共和制(虽然袁世凯称帝但毕竟时间很短),财政制度也开始改变。原有的各省自筹经费的制度破坏了统一市场的形成,税票、汇票等新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

到了民国十年(1921年),国内战乱不停,经济疲弱,国民政府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将旧式银元、铜元退出流通领域,废除银本位制度,推行金本位制度。从此我国货币进入金圆时代,直到人民币诞生。 金圆时代实际上是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始的,这年国民政府任命胡佛为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委托他主持制定新币制。 为了建立金本位制度,国民政府进行了两次黄金储备。第一次是1926年收购民间金矿,第二次是1933年开始的,从英国购买200多万盎司黄金,并陆续从美国等地再购进700多万盎司黄金。在大量囤积黄金的同时,国民政府还大量印钞,造成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战事不利,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继续经营,为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印钞量更大,法币急剧贬值,物价飞涨。为了稳定物价,国民政府又于抗战期间实施了价值预算和实物预算,同时加强税收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但因为战时工业发展急需巨额资金投入,并且国民政府需要支付军费开支和补贴给美军,因此财政赤字极大,只能靠大量印发钞票来弥补。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货币发行量由5亿元增至28亿元,增加了5倍多。 这种极度通货膨胀的局面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缓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