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木印章吗?
中国的印章文化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铜质印章了。而秦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也创造了印信制度,官衙上刻着“印章”二字,可见其重要性。 汉唐之后印章文化被发扬光大,每个朝廷都设立了管理印章的机构——尚书省典签厅,由通晓文字的官吏负责掌管,对于伪造印章者,罪同杀人,可谓严刑峻法。
在汉代,除了铜章之外,还出现了竹木刻制的“签”,这恐怕是最早的木质印章了。唐宋时期又出现了泥金印,即用水银与黄金加热熔化后形成的金泥作为印材。 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来自大漠,习惯骑马射箭,因此元世祖忽必烈将“押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章)改为了“钤印”,取意于射箭前的“搭箭扣弦”。
其实“盖公章”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古代所谓的印章实际上并没有印油和纸。而是用兽血、朱砂或乌贼墨汁等染色剂直接涂染在帛上、纸张上等做为印色。
另外,古代的印章其实是一个词组,是由“印”和“章”两部分组成的。这里的“章”指的是“图画文采”;而“印”则是指“刻印之文”。合起来就是“把有文采的图画刻出来作为凭证”的意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章就是最早的图片识别技术。 而我们如今所使用的电子签名就是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基于印章的原始概念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