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瓷器比中国好吗?
这个问题好,我正好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日本瓷器的文章,拿出来献丑了。 说起日本的瓷器,不能不从奈良时代(710—794)开始谈起。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唐三彩和青花瓷,以及阿拉伯的琉璃釉等工艺,通过西域传来,对日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时间点说起日本瓷器的发展是合适的。 在奈良时代后期,佛教传入日本,寺院建筑也开始出现。随著寺院经济的发展,对作为祭祀用品的瓷器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在日本瓷器中,最常见的就是寺院用器——茶碗。
在日本最早烧制出瓷器的是信浓国(现在的长野县)的民窑,但最初烧制的瓷器质量不高,后来学习唐烧的方法,逐渐有了起色。到了幕府初期,日本瓷器制作已经相当成熟。而这时,欧洲的瓷器生产和科技水平还处在很低的状态,直至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爆发后,英国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瓷器,世界各大洲的贸易版图才发生了重构。因此可以说,日本在德川幕府中期制作的陶瓷,在技术与艺术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准。
明治维新后,随着西洋文明的涌入、民族意识的觉醒及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人开始反思以往全盘吸纳外来的文化政策和自身固步自封的局面。在陶瓷行业也是一样,他们意识到一味模仿外国的产品和市场,而无法创新的话,最终只能沦为外国商品的代工厂。
于是,从明治中期开始,日本在继续向西方学习制造技术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在陶瓷行业进行本土化和现代化改造。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建立起完整的从原料到产品加工,再到市场营销的日本本国陶瓷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技术人才,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陶瓷风格。
战后,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在经济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这一波改革浪潮也波及了传统的陶瓷行业,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以及国内外需求的急剧增长,使得日本陶瓷业进入了空前繁荣发展阶段。各种新颖别致的器皿和装饰品层出不穷,许多企业或品牌也都在此时诞生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