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币是谁发行?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但当时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作为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等日常支出而使用。 那时候的纸币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因为要防止乱币,所以每个单位发行的面额都是有限制的,多了央行要管你钱到底印了多少出来!所以最开始的钱庄票和银行券(也就是早期的纸币)都是有固定面额的。比如这封来自上海的汇款就是支付的10元海关税金(下图)以及这张由天津某钱铺发出的支票(上图)。
当然这些货币在市面上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的,毕竟不是法定货币。要想买东西还得靠银元、铜板、粮票等“实物通货”。而且由于旧中国经济十分混乱,各个地区的货币都不通用,尤其是军阀割据时期更是乱得一比,所以当时还流行一种“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易,就是你有什么我拿什么换你的东西。 不过这种情况到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改变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中央银行,统一掌管全国银行的业务指导与监督、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外汇管理、金银管理、货币研究等等。
为了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强财政税收工作,从1953年起开始发行纸币。但由于当时机械印刷技术落后,又面临邻国苏联退群不给芯片等问题,导致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质量很差,很多纸币看上去很模糊并且颜色很暗,再加上那个年代防伪技术非常不成熟,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纸币被人仿制造假,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到了64年,国内印刷技术和防伪手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重新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收回并封存了第一套人民币。 但让当局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政治运动不断,经济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难,很多人将第二套人民币换成财物或现金存款,造成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量骤减,不少地方出现了钞票“荒”,甚至出现用布、麻袋装钞的情况。为了稳定市场,第二套人民币于1976年开始回收,1980年全面停止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