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怎么画?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跟朋友在讨论民国时期国画的创作,顺便聊聊这个话题,希望你会喜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一般说“中国画”这个提法并不准确,严格地说它就是指“现代中国画”,因为它特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作品。而此前无论是宋代的山水、元代的文人画风还是明末清初的写意花鸟,虽然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我们还是常常称之为“中国画”。
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以后,尤其是1976年文革结束后,新文化运动的发轫阶段,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使得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形式渐渐被认为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现象而被禁止或很少提及(即使提及也会受到批判)。而同时代的新文学、话剧等文艺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自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取代了“旧文学”的地位。
然而,无论社会风向是怎么样的变化,有一些传统始终是得以延续下来的,其中就包括对“笔墨”的追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个时期诞生很多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例如董其昌的《江干雪霁图》,石涛的《山水清音》,吴昌硕的《牡丹》等等。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笔墨”到位的佳作。 那么什么是笔墨呢?我个人的简单理解就是笔法与墨法的总称,而我们一直讲一个画家是否掌握了笔墨,其实也就是说他是否掌握了古往今来的绘画技法。
之所以强调技法,是因为作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操作过程,只有技法熟练,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只要多看看古代优秀作品,揣摩它们的笔法墨法,再勤加练习,自然就可以掌握笔墨。而一旦你学会了笔法墨法,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哪怕只是信手涂鸦,也必然有画家的个人风格在其中。当然,这里说的学会只是入门,若想登峰造极还需要下苦工。
总之,这个时期的画作是跟旧中国完全划分开来了,它们代表了一个新的开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艺术表现。 若是你想欣赏这种画作,故宫里有很多,比如郭慕熙的《嵩阳书院》,贺天健的《青山红树图》,黄君璧的《云岭松涛图》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