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邮币?
“中国邮票”的概念,应该说是人们对于中国邮政在1949年10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中国人民邮政始办之喜”的俗称,这套邮票由孙传哲设计,丁聪绘制图案。而“中国钱币”的范围就要宽泛得多了。 这里所说的“钱”,一般特指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即以金属或纸质材料制造的、能够代替人民币流通的支付手段。而“币”的主要含义则是指各种钱币收藏品。这些收藏品除了具有价值的属性外,还是一种文化艺术品。因此我们在这里说的“财宝”,是包含了货币与货币收藏品这两个不同概念的。 我国最早的钱币,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币和春秋战国的刀剑币;而最早的邮票则是清光绪年间发行的大龙邮票。这两者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通信的凭证——只不过当时的信件多是用手写的便条而已,所以货币与通讯证件这两种事物一开始就是紧密相联的。
到了近代,随着邮政事业的开展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以“民信局”为代表的民间寄信机构大量出现(他们使用的邮资凭证主要是由私人发行的“庄票”);同时铜板雕刻凹版印刷技术被应用到钞票的生产中。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民信局”、“汇兑券”和“铜元”等介于“钱”与“币”之间的金融工具。而“中国邮票”和“中国钱币”这一对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从此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