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什么意思?
“玉”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为 ,即表示一块玉石。 “翡”字在金文中写作 ,其形类似从贝从非,指带有红颜色的玉。《集韵》中“菲”字的注音用字是“”,并解释道:“翡,赤玉也。”“翠”字在金文中作 ,其字形由两只羽翼相连而成,表示绿色的羽毛或翡翠。
综合以上文字资料来看,“翡”与“翠”在周秦时期皆属“美玉”范畴,但两者所泛指的美玉颜色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翡”的颜色偏红,而“翠”则偏绿。 不过,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远没有今天那么科学,因此对于光线的折射、色散等原理更是缺乏了解,于是古人便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五色”的概念——红黄蓝白黑,并以此作为定色的标准。
事实上,天然翡翠的色调比人工染色的丝绸要更为丰富复杂得多,因此在古书上记载的“青”“碧”“缃”“素”“玄”等颜色名词,用在今天来指代翡翠是完全不够准确的。
翡翠玉是一种玉石,它既有硬玉的坚韧,又有软玉的俏丽,硬度为6.5-7度,高于其它玉石,晶莹透亮,色泽斑斓,在阳光下,呈翠绿色,晶莹剔透,美丽异常,“玉痴国父”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曾赞曰:“夫我国之美玉,莫良于绿玉也,其明如镜,其纯如璧,琢为器皿无渣滓,炼为丹丸无毒性…”即称赞翡翠玉的品质。玉质的优良与缅甸所处的热带季风型的多雨多雪气候以及特殊、罕见的地质构造条件息息相关,使得其在长期地质运动中,不断经过熔岩洗礼、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成分,最终形成了硬度高、绿色足、水头好的优质翡翠,是玉石中的珍品。
根据色、透、匀、形、敲、照等传统的翡翠鉴定方法,缅甸翡翠分为:玻璃底、冰底、芙蓉底、油底、干青、蛋清、芋头、藕粉等不同类型,玉质最好的当属“玻璃绿”或“冰底种”了。翡翠的颜色一般以绿为主色,主要有正圭绿、紫圭绿、阳俏绿、菠菜绿,也有红、紫、黄、白、墨等色,以及多彩、彩翠、福莲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