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黑点是什么?
翡翠上的黑点是其形成过程中所带有的杂质,主要成分为各种金属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铬铁矿等。 这些物质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进入晶体间隙,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由于它们的颜色呈黑色或深褐色,所以使得原矿翡翠呈灰绿至暗绿色;当含有褐铁矿时,则呈现黄棕色。
尽管它们属于原生杂质,但是含量极少(不足2%),且多呈细小点和丝状分布,所以并不明显影响翡翠的审美和使用。 然而,当这些原生矿物质经外界风化侵蚀后,部分可溶解于水而逐步转移,其余则以残余状态保留于表土中而被带入开采过程。这时就会有一部分附着于原石表面或者内部,因此会对后期成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白玉为例,若表面的黑点过多过浓则会显得比较脏,影响美观和价格。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的切割打磨,并仔细打磨光滑,这些黑点就会消失不见。 当然,如果黑点在翡翠的原石或者半成品表面过于密集,则需要进行其它处理了。例如,可以借助激光技术将其清洗干净,也可将质地较好的部分进行切磨,将其做成别的首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