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来到中国的?

范芷涵范芷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文献中,关于玉的记载多称“翠”或“翠玉”;而汉代以来,则多见“玉环”“翠环”“翠镯”等称谓。可见“翠”字一直是古代中国对翡翠的专称。 唐代诗人徐凝在《谢李员外寄新衣服》一诗中写下“真珠络臂黄金饰,翠袖轻罗红拂裙”这样的诗句。这里的“翠袖”即指女子所佩戴的翡翠制成的衣帽。 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首饰·翠》中云:“今之翠缕,古人谓之翠绡、翠碧。”这里将翠分为碧色和绿色两种,并明确提到绿色的翠也叫作“翠绡”。 明代田汝成撰著的《西湖游览志馀·艳志》中也说到:“(西施)足上着翠碧珠玑,生得苗条身材,梳妆打扮,自不必说。”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谷部》中则称:“翡翠,今西戎种也……土人采得,以布裹头,用水浸之,取出,于日光下翻晒,用线串起,做成各种首饰。”这里点明了三种来自西方的玉器——翡翠、水晶及青金石,它们都是产自西域。 清道光年间编写的《南越笔谈·物异》中谈到:“翠,一种石,色如翠羽,生于岭南。凡采回者,皆深紫色,须以炭火烤之,其色始正。”这说明在清代,人们已将缅甸产的翡翠开采回来,并且知道用加热的方法来改变颜色。 这时候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切割和打磨的技巧,所以能够制成各种器皿以及雕件。到了晚清时期,甚至已经有了“洋翠”的说法,说明这时已经出现了由国外进口的翡翠。

贝梓雯贝梓雯优质答主

翡翠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大致经历了三个比较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清代中后期,缅甸开始规模开采开采翡翠,当时交通主要依靠马帮通过西南陆路边境,大量进入我国云南地区,然后进入北京和江浙一带消费市场。

第二阶段:1930年到1949年间,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英国统治下的缅甸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缅间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当时云南省的省主席龙云,将大批缅甸翡翠原石,通过官方渠道运往昆明,上海及港台地区。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缅两国政府签署有贸易协议,缅甸政府每年会将一定配额翡翠原石(大约15万余吨)出口给中国政府,由云南省政府在瑞丽举办翡翠交易活动“珠宝公盘”通过竞拍的形式转售给国内消费者,近年来,中国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前往缅甸采购或者在缅甸签订长期订购合同。

随着人们的购买力以及对珠宝玉石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翡翠进入普通人的装饰领域,人们佩戴翡翠饰品不仅是为了保值增值,更多的是,追求翡翠饰品的美好寓意,佩戴翡翠饰品后自身精气神的改变,以及翡翠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内涵修养吸引着现代人,促使翡翠流行度越来越广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