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底子暗?
“底子”是行内对翡翠原石皮与肉部分(未加工前)的称谓,“种”指原石的肉质结构,“水“指原材料的透明度如何。所以,底子和种是没有关系的,有关系的是“地子”和“水头”! 地子也叫底子、基础,是指除去玉件表面雕工后的整个器物或玉器部件的基础部分,即器物的主体。它通常是由玉质构成,但也有例外; 而水头就是透明的程度,它取决于玉石中晶体的粗细、透明度和杂质的情况。 对于翡翠而言,底色(也就是地子)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地张”,它是天然翡翠原石的风化外壳,厚薄不一,表面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另一种就是“脏点”了,这些污点可能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或者金属矿物的沉淀物,它们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各异且数量多少不等。 从理论上讲,高档的翡翠原料是不存在明显底色的,因为它的“地张”非常厚,抛光后可以完全去除,而“脏点”也很稀少且不明显。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高档翡翠原料越来越少,因此那些带有明显底色的翡翠首饰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从下图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没有加工的翡翠原料是存在着明显的底色。 那怎么判断一件首饰的底色好坏呢? 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底色是否干净,即有无影响首饰美观的杂物,如裂痕、色斑等;
二是看底色是否均匀,这是因为玉石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压力作用而产生裂隙,又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受到碰撞、挤压等导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色根,一旦这些裂隙或色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就会使首饰出现底色不均匀的情况。 如果一件首饰的底色既不干净也不均匀的话,那么这件首饰的价值也就不会太理想了。
当然,如果一件首饰的底色过于明亮艳丽也不是一件好事哦,这很可能说明其中添加了过多的树脂或者塑料等填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