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毛笔什么年代有的?

霍浩森霍浩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笔”字单从字形上看,是由“竹”与“文”两字组成。《尔雅·释器》中称:“笔,象形也。”其字形象一根竖立的竹子,上方印有文字。从字形上看,“笔”的本义就是指用来书写的竹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使用的工具由竹片逐渐变成了柔软的纸。但是,不管纸张多么柔软,毕竟不如竹片好写。于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书写感,人们在纸张里面夹进一些薄薄的硬质材料,这样写起来就会感觉很流畅。

在汉代,人们用麻布或纱绢包裹笔墨,做成笔管,叫做“卷”,或者叫做“笔卷儿”;后来有了造纸术,用纸张裹成笔管,仍然叫“卷”,一直到清代晚期,南方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这种制笔工艺。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收藏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毛笔,都是用线绳将笔杆捆绑而成。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毛笔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良。到了宋代,笔工们制作出了“削熟”、“毫细”、“锋长”、“腰圆”等各种型号的毛笔。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宋时,江浙间有造纸匠,造一种纸,厚而坚,白如绫,名叫‘毛边纸’,可以代笔。”也就是说,在宋代已经有了一种可以替代毛笔的书写工具——毛边纸。

不过,这种毛边纸毕竟不是毛笔,写字的时候没有蓄墨功能,需要随时蘸水。所以它只能小楷小字使用,难以大字挥洒。而且纸面不滑不涩,容易使字迹透油染纸,不能反复使用。 到了清代,北京出现了一种用动物毛发制成的新型毛笔,叫做“狼毫笔”,由于价格便宜,深受文人喜爱。

除了狼毫笔以外,还有獾毫笔、鼠毫笔等多种以兽类毛发为主要原料的毛笔。这些毛笔延续着宋代“削熟”“锋长”等制笔传统,进一步满足了文人书写提按顿挫、粗细浓淡的需求。 所以,从历史文献来看,至少在宋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各种兽毛加工制作毛笔的方法了。

黄心悦黄心悦优质答主

翡翠笔洗在清乾隆时期就有制作,用翡翠制作毛笔的笔管,应该是20世纪初期才有的。早期翡翠笔管多为粗竹节的笔杆造型,杆身的竹节高低、疏密不一;竹节下方一般多雕有连座,以与上端的笔头起平衡作用。后来,根据翡翠原石的形状与颜色,制成各种仿竹根或兽、禽、虫、鱼造型的笔杆并带有连座,这种类型的笔杆制作难度极大,工艺也更加复杂,极富观赏性,可当作陈设摆设品使用。

也有将笔头做得非常短小,笔杆做得笔直高耸,杆身常以浮雕或镂雕的手法装饰以亭台楼榭、山水、人物等图案。由于笔头较小,所以此类笔杆不宜作实际写字使用,只能作为陈设品摆设。由于老工艺人能够制作这种笔管的较少,加上此类笔管制作难度很大,时间非常长,成本自然很高,因此老的翡翠笔管存世量非常少。

常见的老翡翠笔管以白、绿、紫为主,色泽均匀,颜色较为浓重,透明度较高、质地细腻、水头足,在强光下能清晰地映出人影。因制作翡翠笔管需要下大功夫,而且翡翠属于硬玉,故笔管的杆身与连座的连接处打磨抛光非常亮丽,没有任何打磨的衔接痕迹。新制作的翡翠笔管没有岁月的包浆与岁月、使用的痕迹,透明度较低、质地不够细腻、颜色偏浅浊,新笔管的杆身与连座的连接处打磨抛光不够亮丽,有打磨的衔接痕迹和裂纹。仿制老翡翠笔管,一是用玻璃仿制,二是用新翡翠仿制,两者都要作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