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角闪石过多?
翡翠里的绿是绿色的铬离子(Cr)被吸附在翡翠的结晶表面,形成的色调深浅与晶面的锐钝、颗粒的大小以及分布的情况密切相关。其中,角闪石是一种含羟基的钙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属等轴晶系,具有柱状或锥状的结晶形态。当它被绿色铬离子吸附后,会呈现出深绿色的色调;若被无色铬离子吸附,则出现淡绿色的色调。在翡翠中一般含有约1%左右的角闪石,它们多呈纤维状、针状或片状集合体,部分可呈交织结构存在。由于角闪石的硬度较小(6-7),因此常以细小的鳞片状出现在翡翠的表面或者内部。
天然翡翠中常见的黑色斑状及点状包裹体多为暗色矿物(石墨、碳质),但也有局部可能是由角闪石组成的。此时,这些黑色的“杂质”并非瑕疵,而是构成翡翠特色的重要成分,被称为“翠痣”(black dot)。不过这种翠痣的颜色与角闪石被铬离子激活后的颜色是不同的,而且其含量也比较稳定,因此对整体的影响并不致命。但如果从宝石美学角度看,自然影响其品质等级。
除了上述成因外,一些黑影也可能是由翡翠加工过程产生的。比如切磨过程中刮擦出来的粉尘附着于表面所形成的黑色印迹。对于此类瑕疵,可用抛光来加以去除。 最后提醒,对于含有少量色体的翡翠来说,由于其色形和颜色分布都是不稳定的,所以在鉴定报告中用“稍许”“个别”“少量”等语词描述其颜色的表述是符合规范的,消费者不必为此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