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刻注意什么?
在谈“巧”之前我们先要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意”另一个是“趣”——它们分别指题材和形制的意义及趣味。 在进行玉器设计时,首先应确定的是主题,也就是所谓“意”的范畴;其次再考虑如何表达这个主题,即“趣”的范围。 所谓的“意”,可以理解为内容、题材,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文化属性和时代特征,同时也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可能是细微的乃至无形的。但无论怎样,玉器的“意”最终要从现实中获取灵感并归结于现实生活。 而所谓的“趣”,即是形状、线条、结构的比例以及装饰手段等等一切能够引起人们视觉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东西。它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器物的功能特点及其使用过程中与人交互而产生的形式感(例如酒壶的造型源于酒杯);二是创作者个人的审美倾向和表现能力。无论是“意”或“趣”,最终都要通过造型这一载体来体现出来。
当然,玉器的“意”和“趣”也并非是绝对独立的两个概念,很多时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当我们确定了所表现的主题之后,那么与之相应的“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选择合适的形象表现形式才能圆满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反之亦然:当我们在构思一件作品的造型时,也可以先确定其基本形制,然后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意”予以寄托。
总之,“意”和“趣”犹如玉雕作品中的骨架和血肉一般,缺少任何一面,都不是完整的作品。 “意”有大小之分——“大意”是指一种较为宽泛的主题意象;而“小意”则是指具体到某一个场景或细节的情趣表现。 “趣”也有正反之分——“正面”指的是正常、健康且富有生机的力量;“反面”则是消极、病态乃至死亡的压抑。
需要强调的是,“意”和“趣”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以及个人的经历不同它们的含义也会随之改变或者添加新的成分进去从而形成新的“意”和“趣”。只有与时俱进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保持“意”与“趣”的新鲜感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