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说明什么?

谢欣阳谢欣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我姑且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吧(因为我的专业就是历史) 首先是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前221年的玉石文化) 一说到玉器很多人就会想到“玉玺”和“和氏璧”,没错这就是现在公认的我国最早的玉玺之一。 在那个时期人们对玉还没有特别多的情感寄托,更多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装饰品或工具。但人们也发现了很多玉的特性与金属不同之处——比如硬度、耐久性等等。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以玉为材料制成的工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斧钺等兵器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还出现了一种用玉做成的礼器叫璋,它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而周朝时则常用一块形如圭尺状的玉来进行祭祀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圭”。

进入战国之后由于铁器的普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使人们对玉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君子比德于玉焉”成为了后世评价一个人品德的标准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中原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各地诸侯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而相互厮杀,使得大量珍宝流入民间甚至被当做战利品分给士兵们使用。于是乎玉开始从一种奢侈品逐渐变成普通人也能拥有的东西。

到了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步入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后其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对玉的喜爱程度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他们不仅创作出了许多关于玉器的诗歌还亲自设计了各种造型精美的器物并且将其流传至今成为今天最为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之一:例如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玉壁”它就是由西汉时期著名书法家蔡邕亲手所雕并刻上了自己名字的。此外还有一件名叫"谷伯剑"的宝剑也是出自蔡邕之手而且这把剑上还被刻着一段铭文记载着当年秦始皇派他前去平定叛乱的故事呢!

由此可见汉朝人对美玉的追捧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样的风气一直持续到了东汉末年直至三国鼎立时期才结束……. 所以才有了曹操“煮酒论英雄”那一段故事呀~

柯立立柯立立优质答主

1. 首先,对于“翠”字的问题,其实从古至今对这个问题有诸多争议之处——即到底是以颜色论还是以质地(透明度)论。 当然现在的行业习惯大多以“种水”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这是基于目前的市场发展现状而定的,因为市场更青睐于通透度高、水灵灵的宝石,而对“色”的感知要求则不那么高。但是这里有个例外——“满绿”这个概念在现在也是普遍存在的;另外,有些商家也会把这种“色”很浓且通透度很高的绿色叫做“帝王绿”——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性宣传用语。

2. 对于题主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多看一些不同品质等级的玉石作品,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可以多看看《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这本书——这是中国珠宝协会组织编写的一本教材,比较权威。此外也可以搜一下其他的相关资料来看一看。

最后强调一点:任何有关购买建议都是建立在“您需要购买相关产品”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前提下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