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的绿会散开吗?
谢邀 题主所问的,是翡翠的原石皮壳上绿色的“脱砂点”在切开后是否还能保持原貌,或部分保留,或全部消失,这主要取决于绿色与白色底石的相互关系及其成因特点来判定(图1)!
一般而言,在翡翠原石的外表皮上有这样一些脱砂点,它们呈圆点状、椭圆片状或其他形状分布于皮壳上;且当绿色翡翠原石被打磨抛光后,我们会发现这些脱砂点的边缘处有不同程度的晕色现象发生。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皮壳下存在绿色条带 (图2.3.4) 当绿色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了这种圆点状的脱砂点后,我们如果仔细查看会发现其周围的皮壳呈现出淡黄色或者黄褐色,并且这些点状脱砂点和周围颜色不同的区域界限明显;这些点状脱砂点在受到强光的照射后会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状态;而且,经过打磨抛光的翡翠成品,我们能观察到该种翡翠的底子上会出现明显的绿色晕染和扩散迹象,这样的翡翠通常为绿色与白色的底石互套共生所致,而且皮壳下往往存在着绿色条带。
二.皮壳下有雾层包裹 (图5-7) 在天然的翡翠原石中,由于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因素,皮壳下面常常会有雾层的存在;而所谓“雾”并不是一层实质性的物质,而是一种风化层,它是由风化的土层,粘土矿物等组成的。根据雾的厚薄程度可将其分为三层:第一层称为白雾,第二层称为红雾,第三层称为黄雾。其中以白色透明的玻璃雾品质最佳。
而在翡翠原石的外表皮上出现的这种圆点状的脱砂点,一般就是由雾层剥落所造成的,当翡翠原石被切开的时候,我们就能观察到皮壳下的雾层已经被整体掏空,形成大小不一的脱砂坑,而这种脱砂坑的形成过程也使得翡翠原石内部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原来的满绿或色根变淡,甚至完全褪净都有可能。因此,有此脱砂特征的翡翠原石通常种水较差,绿色较淡或是无色。
三.翡翠原石经过人工浸渍处理后的表现 (图8-9)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