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有书法吗?

房自焕房自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羲之书晓畅帖》与唐代摹本《王献之行书送梨帖十二意》(即《鸭头丸帖》)中的字相比,两者在用笔上基本相同,如起笔和收笔处都采用了“藏露”笔法;笔画上的粗细变化也十分一致。 然而,从字形上看的话,两者就有很大区别了。 首先,两者的章法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唐摹本为例,该帖通篇行距均匀,左右对称,显得整体性极强,而《王羲之书晓畅帖》由于是传拓本,因而无法得知其原貌如何。但我们可以从其每行的间距、大小等进行对比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先来看一下《羲之书晓畅帖》的局部: 可以看到,帖中第一列两字的间距相对较小。再来看下行的第二列,两字的间距要稍微大一点。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整张帖的字间距并不十分规整,每一行的第一个字往往比其他各字间距要大,中间部分的两字间的距离则是最为接近的…… 那么再看看摹本,是否也如此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因此可以看出,摹帖者在摹刻的时候已经将原来的行距均匀的章法变成了左右均衡的章法。这也就间接说明了《羲之书晓畅帖》的原貌大概就是这样,而非摹帖者刻意为之——不然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按原帖的章法来摹刻,这样既方便观看,而且也不至于让帖的整体感变得过于分散。 再来看看这两幅字在字形上的不同之处吧。 这里拿第一行第一列的两个字来做比较。 通过上面的照片不难看出,这两个字的形体结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摹帖者的两个“不”字虽然字形各异,但是左右两边却明显向中间收缩,呈现出一个半包围的造型,而《羲之书晓畅帖》的第一个“不”字左边的一竖却是直接出头到最右边去的…

笔者认为《羲之书晓畅帖》的书写者就是王羲之本人无疑。毕竟,除了这一件作品以外,我们再也找不出其他任何证据能证明这是他人临摹或抄袭的作品了(当然,如果将来发现了其他的类似作品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不”应该是个错讹。可能是当时拓印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把原帖拓印出来,所以就随便找一个类似的字给贴上了而已。另外我也试着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看是否有关于此帖的其他信息,但结果都让我很失望啊~最后我只好选择放弃了这个念头并决定就此作罢了算了……

优质答主

王勃,字子安、一字伯阳,号四溟山樵(《旧唐书·王勃传》),祖籍太原人(一说咸阳人)。生于649年,卒于676年。 他的父亲王通是初唐散文家之一。母亲韦氏出身京兆韦氏。他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二姐丽英为周武帝皇后,三姐丽则嫁给隋朝宗室汉王杨谅之子。 他从小聪明好学,五岁能写文章;七岁时,被当时大文学家薛收看到后惊为天人“此子必成吾宗”。

到了九岁,他拜太傅杜淹为师,学习章奏律吕之学……到十六岁那年,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丧。这一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甲第,从此开始了文人的生涯。 王勃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骈文写作上,他是把六朝和唐代骈文结合起来的一代大家。另外他的诗写得也不错。至于说他的行书么,那应该是不存在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