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什么锡书法?
“黄体澄”是清初著名书法家,号十峰、陶庵(安)老人等,江苏无锡人。 他的书法成就与董其昌齐名,并称南北二宗;但后世多取法于董,而很少看到学习黄体澄的,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吧—— 一是在明代后期和清代初期,黄体澄所处的时代还较近,人们习字时还有选择余地,不像后来离清初已隔几百年了,所以很少有人再专门去写他。二是黄体澄的字风格上还是受董其昌影响较多的缘故吧。三是由于上述原因,现在市场上黄体澄的作品很少见到,这样就更减少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和了解……等等。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得到一件黄氏书作中最为难得的佳构《心经》墨迹(图1),当时感到十分珍贵稀罕。它是我的一位好友在外出旅行途经上海虹桥机场时不经意中发现的,因当时无人识货,便以极廉价收入囊中。这件作品是黄体澄52岁时的手笔,从笔法上看已臻成熟,且又写得如此精妙,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我曾在自己出版的《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杨再春卷》中,将之作为主要资料加以选用展示,可见我对其重视的程度。 现在我将原作照录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经用梵语说者,谓能度生死苦海到解脱彼岸故。若依唐玄奘三藏法师本译云: 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修习,如是证得,如是转不坏不乱,无染无浊,究竟圆满一切智智。 “般若”译云慧。此慧无所不知。有四种,即: (一)实相般若,此是不着相慧;(二)境界般若,此是觉了诸法如如之慧;(三)文字般若,此是能诠诸法如如之慧; (四)观照般若,此是能观一切诸障之法如实无相之慧。所谓障,有三种:一烦恼障,二所知障,三无明翳,能成四住,能起五阴,能长六贼,能受七苦,能兴八难。“波罗蜜多”翻为到彼岸者,言修行此般若波罗蜜方便,到生死苦岸。此经有五句:
一、观真如故,谓真如是诸法根本,能观此理,名为真观。 二、观四谛故,谓苦集道灭四圣谛理,能正觀察,是名第二真观。 三、观十二因缘故,谓能观察众生生死流转还灭十二支理,是名第三真观 四、观六念故,谓能观察布施乃至智慧六种念心,是名第四真观 五、观四摄故,谓能观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心,是名第五真观。 六、以无所得为方便故,谓能观四真谛理及三解脱门,皆悉远离妄想颠倒,不起分别,是名第六真观。 七、以无分别无为方便故,谓以无分别智,破彼二执,是名第七真观。 八、以大慈大悲无碍无相为方便故,谓具大慈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是名第八真观。九、以无住无为之无自性性为方便故,谓破有为法自性空理,是名第九真观。十、以不可得空无愿自在无畏无障碍方便为方便故,谓具足如来所说法忍,是名第十真观。十一、以不生灭寂止静舍无所作法为方便故,谓具足如来所说四无量心,是名第十一真观。十二、以无漏智善巧方便为方便故,谓具有如来所说八解脱等百千三昧禅定解脱法门,是名第十二真观。是为五句,皆是观行。
此观有五种胜事: 一、能速疾满菩萨百千功德。 二、于佛菩提易得决定。 三、于声闻乘易得决断。 四、能令众生速得净解。 五、能除一切众生忧恼。
若能常勤精进,修此五句,即能永离一切苦患,安住涅槃城。是故行者应当常行,勿生懈怠也! 黄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