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书法价值多少?
“墨池”是王羲之洗笔砚之处,在今浙江诸暨枫桥天华寺前。《晋书·王羲之传》载: 羲之少时,曾梦在自己水边嬉戏,一老叟以竹扇驱之,不及,遽奔,执其手而却之云:“此河南庙中郎君也。”后至永和十年(354)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作序一篇及诗二十篇,后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又作行草三十行,即著名的《兰亭序》。
东晋之后,宋元明清皆有墨池遗址,但均非原迹。如元至正间(1341~1368)杨瑀撰《山居新语》说:“绍兴墨池,自唐以来遗迹犹存。”明人高启诗也说;“越州城外多古祠,其最著者曰墨池,世传晋右军之洗砚处也。予来越郡五六年矣,每至冬月风雪之际,舆马经过,见其祠甚盛。旁有石渠,云右军所凿也,渠水中浸以砚汁,澄之遂成湛碧。予尝取一瓢饮之,味甚甘洁,殊可惜也。”可见当时遗迹尚存。然清康熙年间姚燮的《天台笔记》则记说,“越王城下故有墨池,唐人诗谓‘右军祠’者,即其地。今废址荒榛,不可寻问。相传其侧旧有小庵,题曰‘墨林’”。历代虽有遗址,然而均已不是王羲之洗笔砚的地方了。
至于这个旧址是在什么山上、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至今还有争论。从历史地理来说,东晋时兰亭位于会稽郡山阴县西南十五里,今地应在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大柏江南岸兰渚山下。但是近读张岱的《琅嬛札记》卷三引黄宗羲的《兰亭跋》,又认为兰亭就在会稽城中,“兰亭在会稽县西十里,俗谓之兰渚,本在会稽县治南三百步”。黄氏还引用《嘉泰会稽志》中的记载来证明这一点。《琅嬛札记》中还收录了徐上瀛的《兰亭考略》一文,其中又有兰亭在镜湖东北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从历史地理来看,兰亭还是在兰亭山麓较为符合实际。